试论北宋与辽国的霸州榷场贸易
从宋太宗、真宗起,北宋开始在边地设置专门管理边境贸易的机构,准许在指定地点进行贸易。而 相较于其他地方,霸州地区是北宋与辽两国的接壤处,且交通便利,因而在此地区设置的榷场非常重要。榷场 中交易的物品丰富且繁杂,能充分反映出宋辽两国的友好关系及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宋辽贸易的稳定开展,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安宁,实现了宋辽之间经济的互通有无,满足了边境地区百姓的生活需求,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北宋霸州榷场的设置及原因分析
宋代时期,霸州隶属于河北东路,距首都很近,距海 也很近,并且此地古河道众多。太平兴国二年,北宋正式 设置霸州榷场,是北宋最早设置的榷场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其设置的沿革及原因:
(一)霸州榷场的设置沿革
“契丹在太祖时,虽听边缘市易,而未有官署。太平兴 国二年,始令镇、易、雄、霸、沧州各置榷务,辇香药、犀 象及茶与交易。”
北宋建立之初,宋太祖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他希望可以与北方游牧民族维持和平 稳定的国际关系,以便更好地征取江南诸国。宋太祖的这 种战略使得北宋建立之初与北方辽国关系缓和,对榷场 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而在还未有专门的管 理榷务的官署时,北宋与契丹族就已开始进行贸易往来, 与辽国之间发展了边缘贸易。
太平兴国二年,北宋开始了 对霸州等五大榷场的建设。 北宋初年霸州榷场贸易还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宋 史·食货志》中记载 :“范阳之师,罢不与通”“雍熙三年, 禁河北商民与之贸易”“端拱元年,诏曰‘朕受命上穹,居 尊中土,惟思禁暴,岂欲穷兵?至于幽蓟之民,皆吾赤子, 宜许边疆互相市易。’……未几复禁”[1]4562,“淳化二年,令 雄霸州、静戎军 、代州雁门砦置榷署如旧制,所鬻物增苏木,寻复罢。”
霸州榷场的频繁置废从侧面体现出初期榷务的不稳 定,直到澶渊之盟签订后,宋辽间关系得到缓和,双方的 榷场贸易才得以正常化。“(景德)二年,令雄霸州、安肃军置三榷场”[1]4562“终仁宗、英宗之世,契丹固守盟好,互市不绝。”。
由《宋史》所记可知,从 1005 年开始霸州 榷场的设置呈稳定态势。霸州榷场与当时的雄州榷场、安 肃军榷场及广信军榷场合称为“河北四榷场 ”,这四 大榷场一直稳定的发展,成为当时北宋与辽贸易的主要场 所,一直延续到英宗末年。 由上述可知,霸州榷场于北宋建立初期就已经设立, 是北宋最早一批设置的榷场。霸州榷场一直存在到英宗 末年,共存在了约 63 年之久,也是北宋设置时间最长的 榷场之一。可知北宋与辽国的榷场贸易几乎贯穿于两国的 历史长河中,对后来的贸易往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榷场设置的原因
霸州榷场作为最早设置的榷场之一,存在 63 年之久, 在北宋榷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霸 州榷场设置的原因:
1. 两国关系 :“澶渊之盟 ”以前,据《宋史》记载,太 平兴国二年,北宋开始设置霸州及镇、易、雄、沧州五个 榷场,然而这五个榷场仅仅维系了三年,由于宋太宗北上 攻打辽国而废置。雍熙三年,辽举兵南下攻打北宋,双方 关系恶化,于是霸州等榷场废止,宋廷规定禁止河北地区 继续进行贸易,违者杀之,甚至对于进入宋界的辽人也斩 杀。宋太宗淳化二年时,由于宋辽双方关系缓和,宋太宗 下令雄、霸州等地重新恢复榷场,后不久由于双方关系恶化,霸州榷场再度废止。
宋真宗景德元年,宋辽双方签订“澶渊之盟 ”,称兄 道弟,因而宋辽双方在此后的百年里维持了和平稳定的 友好关系。“澶渊之盟 ”使双方关系缓和,出现了“景德初,复通好,请商贾即新城贸易”的景象。可见,澶渊 之盟签订后,由于双方关系由恶劣转向友好,宋辽双方不 仅恢复了旧有的榷场,而且增加了新的榷场。景德二年新 增的霸州、安肃军 、广信军榷场与旧有的雄州榷场被称为 “河北四大榷场”,“终仁宗、英宗之世,契丹固守盟好,互 市不绝”,一直到仁宗、英宗时期,由于两国一直坚守 良好的友谊关系,因此双方的贸易始终未断绝,榷场发展 处于稳定时期。可见,辽宋两国间和平友好的国际关系是 榷场设置的重要影响因素。
2. 政治因素:端拱元年,太宗下诏“朕受命上穹,居尊 中土,惟思禁暴,岂欲穷兵?至于幽蓟之民,皆吾赤子,宜 许边疆互相市易。”太宗自诩受命于上天,天下百姓皆 是他的爱民,他不愿发生战争、穷兵黩武,因此愿意与辽 通市,建置榷场。可见,对于早期的统治阶级而言,设置榷 场的目的是为了消除边境的祸患、维持边民生活的稳定, 从而加强自身的统治,此时榷场设置的军事意义较大。
“澶渊之盟 ”之后,统治者设立榷场的意图亦有经济 方面的原因。例如 :澶渊之盟中规定,宋每年给辽银十万 两,绢二十万匹,数目看似庞大,实则不然。“皇祐中,岁 课缗钱七百八十六万三千九百。嘉祐以后,弛茶禁,所历 州县收 算钱。至治平中,岁课 增六十余万,而 茶税钱居 四十九万八千六百。”可见,榷场庞大的交易额极大的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充盈了国库,使北宋成为当时世 界上的经济强国。再看《三朝北盟会编》所记,“盖祖宗朝赐予之费,皆出于榷场。岁得之息,取之于虏而复以予虏, 中国初无毫发损也。”究其根本,亦是如此。 可知,统治者设置霸州等榷场,除维持边境安定,还想 通过榷务贸易促进经济的发展,凭借庞大的交易额来增加 政府的财政收入,补充国库,稳定国家的发展,加强统治。
3. 双方需求:北宋是传统的农耕民族,而辽是北方游 牧民族,畜牧业发达,农业很难自给自足。为了满足各自的 需求“以我不急易你所珍 ”,因而,辽宋双方展开榷场贸易 是双方生存发展的必然。 宋神宗熙宁年间“河北榷场博买契丹羊岁数万…… 公私岁费钱四十余万缗 ”,北宋从辽国进口大量的羊匹 等牲畜,羊的进口促进了北宋畜牧业的发展,羊肉也出现 在大宋百姓的餐桌上 ;辽国草原广阔,马匹众多,因此宋从辽手中购置马匹等军事装备来增强军队战斗力。“河北 东路民富桑麻,契丹人谓之绫绢州”辽人便大量购买绢 匹。另外,《宋史》中还记载了香药、犀角、茶等物品的榷 务贸易,辽方则购入银钱、布、牲畜等刚需物品。 正如宋仁宗所言“先朝置互市以通有无 ”,宋辽 双方对物品的需求对榷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决定贸易货 物的种类。
4. 地理位置:关于霸州的地理位置,在《太平寰宇记》中有记载 :“东至干宁军界八十里,接淀泊,至雄州八十里。南至瀛州一百九十里。北至幽州二百里。东南至干宁军 一百四十五里。西南至莫州七十里。东北至当州永清县界孟村三十里,接幽州北界西 ”;在《长安客话》《日下旧 闻考》中所亦有所记载:“霸去都近,去海亦近,凡云、朔、 恒、代之水,由天津入海者必经流霸出丁字沽 ”,由上述 材料可知,霸州不仅临近宋辽两国的政权接壤处,且水道 众多,宋辽界河白沟河横贯霸州城,水陆运发达、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北宋与辽的货物都在这里转运,因而霸州被设置为榷场所在地。
霸州榷场贸易的种类
霸州榷场设置之初,北宋输出的商品是“香药、犀象 及茶与交易”[1]4562 香药的销售形式多样 ;犀象在宋时成为 社会各阶级所向往的奢侈品,《淮南子》中就有记载 :“宋 人有以象为其君为褚叶者 ”。至于茶叶,宋代时期全国上下共有15个省市,112个府州军生产茶叶[9],生产技术水 平发达,产量高、品质好。
到太宗淳化二年,北宋政府贸易的物品种类增加了苏 木。苏木,原名为苏枋木,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具有活血化 瘀等功效。苏木的医用价值极高,辽通过榷场购入以促进 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至今,其仍对医学治疗产生重要的 影响。 景德三年,北宋在沿边榷场贸易非九经以外的书籍,且又增加“缯帛、漆器、粳糯,所入者有银钱、布、羊马、 橐驼”其中瓷器业在北宋十分发达,考古发现,河北地区出土了大量的瓷器,尤以定窑和磁州窑最为有名。在 辽境,辽宁建昌龟山一号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北宋生产的瓷 器,经研究,其大多是由北宋输入。
另外,羊马是 契丹民族最充足的资源,因而在霸州榷场,羊马等牲畜的 交易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但为了限制北宋的军事实力,辽 国控制马匹的输出。 榷场贸易的物品种类丰富且多样,能最大化地满足双方的需求。且从治平四年,北宋政府优化了监管部门 : 榷务“专掌于三司之催辖司 ”“度支赏给案判官置薄督计之”这标示着霸州榷场发展的完善。榷场贸易的稳定 发展,从侧面也反映出在此期间宋辽双方政治关系稳定,能维持友好和睦相处的关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