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始末

hha 2024-11-16 阅读:41 评论:0
南京保卫战始末七七事变之后所引发的华北作战与松沪会战,其实都已超过了日本的预期。所谓日本可以在“三个月”内亡华的构想,并非日本军部单纯、轻率与狂妄的设想,而是有着相当科学、实际数据支持的估计。在卢沟桥事变扩大,日本决定派兵进攻中国之时,日政...

南京保卫战始末

七七事变之后所引发的华北作战与松沪会战,其实都已超过了日本的预期。所谓日本可以在“三个月”内亡华的构想,并非日本军部单纯、轻率与狂妄的设想,而是有着相当科学、实际数据支持的估计。在卢沟桥事变扩大,日本决定派兵进攻中国之时,日政府并无完全占领中国的策略。日本确信中国在遭到几场严重作战的失利后,就会向日本屈服,接受让日本控制华北与内蒙古的条件。同时日本可以进一步操纵中国的市场与资源,以支持与配合日本准备与苏联和美国之“终极作战”。

日本与中国进行的全面作战,主因只是由于日本政府对七七事变处理失控,将局部战事演变成为全面大战,使他觉得不妨利用这个机会,在华北给予中国重击,然后迫使中国让步,使得日本可以进一步的掌控中国的内蒙与华北地区,而不是日本预先设计与谋划的结果。

日本没想到因为海军在上海的介入,给了蒋介石一个借势转换决战地点的机会,因而引爆了八一三上海事变。日本军部基于国家颜面以及军方的形象,不肯也不愿在上海这个国际都会作出任何让步,因此才在上海与中国开辟第二战场。日本原先在上海的作战目标,也不过想要在上海痛击中国军队,攻战中国的金融、工业与经贸中心,造成对长江三角洲精华地区,以及首都南京安全的威胁,以增加其迫使中国签下城下之盟的筹码而已,因此日本的战略规划,还是进行华北决战。

日本当然知道中国的持久作战战略,是企图“诱敌深入”、“以空间换取时间”,所以日本政府与军部中,有不少负责的官员,包括首相近卫,外相广田,大本营的参谋次长多田骏中将,都认为对华的战争,必须要能够适可而止,只要能够在局部的冲突上取得胜利,并迫使中国接受日本所提的停战条件,日军就没有必要继续在中国深入的作战,因为日本的资源有限,同时扩大与中国的战争,会影响到对共产主义国家苏联的最后决战。所以在淞沪会战中,日本大本营早就划下日军在上海作战范围的“制令线”,所有部队不得越过苏州、嘉兴以西的地区作战,日本大本营就是担心日军会在中国的战场上,越陷越深。

因此日本政府认为,他已占领中国华北的政治、经济中心北平与天津,以及控制了山西的战略高原与黄河以北地区,加上在淞沪会战中,几乎击溃了中国的主力作战部队(特别是蒋介石培训之德式装备的中央军),因此日本政府与军部都曾考虑,是否无需在淞沪会战结束之后,进一步地对中国首都南京发动攻击;中国在遭到如此重大的作战损失之后,“应该”会接受日本的和谈要求。而日本若是进一步进攻中国首都南京,将会使得中国政府陷入决心抗战到底的心理反弹之中。

但日本大本营也同时认为,在华北作战与松沪会战中,日军付出的代价,已经超过了在日俄战争中伤亡的总数,日本人民开始会对战争感到恐惧与厌倦。同时日本政府也根据情报判断,蒋介石正与苏进行军事联系,苏联有可能会投入战场,以对日军造成背后的攻击。所以日军最好能够及时见好就收,集中足够的实力,来防范苏联的偷袭。何况日本一直认为能以分期的方式,蚕食中国,比较有利。

当时,苏联是唯一以武器公开支持中国作战的国家(当然还是要中国出钱买),而苏联准备随时对日本作战的传闻又很多,为此,日本大本营曾经在一九三七年十一月,紧急电令关东军进行戒备,同时下令华北方面军停止延津浦路南下渡过黄河的攻击行动,以保留兵力,在必要时支持关东军与苏联军队作战。所以日军并不希望与中国继续战下去。这时候日本眼见上海的战事,日军已获得胜利,九国公约的会议又正在召开,各国有意介入调停,因此日本主动进行外交出击,日本外相广田弘毅在十一月二日,辗转向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Dr.Trautmann),提出中日议和的七点条件,条件内容出奇的“宽松”:

一、内蒙古自治。

二、华北中立区扩大到平津铁路以南,华北地方的主权仍属中国。

三、上海停战区扩大,由国际共管。

四、中国停止排日。

五、共同防共。

六、降低日货关税。

七、尊重外国在华权利。

日本外务省请求德国居间调停,所以大本营起初并不同意华中方面军向南京追击的要求。不过为了加强外交运作的压力,日本大本营在十一月七日,宣布成立“华中方面军”战斗序列,任命松井石根大将统领上海派遣军、第十军,与所有海空支持作战部队,以九个师团,超过二十五万的兵力,展示日本有可能乘胜追击,而会进一步地将战争推向整个华中地区,以迫使中国政府接受日本的条件。同日,日本参谋本部在政府的请求与参谋次长多田骏的同意下,发出第六百号的临参命,明确地限制华中方面军,不得越过苏嘉铁路以西的制令线,进行任何的军事行动,以等待国民政府对于和谈的答复。

来自淞沪会战前线的日本军队,却力主必须立刻乘胜追击,直到攻陷中国首都南京,才能进一步歼灭中国陷入溃散的作战主力、屈服中国政府的作战意志、争取更有利于日本的和谈条件。特别是来自第十军司令官柳川平助的意见最强烈。

电影《八佰》剧照

此时日本第十军形成华中方面军的左翼,在太湖以南,沿着杭州通往南京的方向,进行战场扫荡,追击溃退的华军。由于第十军在杭州湾登陆,以大迂回作战的方式,从背侧攻击中国在淞沪地区的守军,造成已疲惫不堪的中国在上海作战的部队,出现溃败,一路曳甲弃兵、仓皇逃命,日本第十军并未遭到猛烈的抵抗。因此,第十军根本不了解在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激战的代价,因而认为他们才投入战场,根本还没有真正展露身手的机会,就已攻到大本营的制令线了,所以第十军军长柳川根本就漠视大本营的规定,而独断地直接下令第十军的部队,以强行军的方式,从太湖以南地区,沿着京杭公路,尽一切可能的力量,朝向南京方向,深入追击撤退的华军。

松沪会战

同时上海派遣军也同样力主乘胜追击,因为他们在上海激战三个月,才能勉强击退中国守军,“皇军无敌”的神话因而为之动摇,所以他们急欲进一步攻击中国首都南京,以挽回他们的声誉,更不能让第十军捡到战果。所以上海派遣军也同样的以追击华军以及扫荡战场为名,在太湖以北,沿着京沪路朝向南京追击。

华中方面军指挥官松井石根,同意上海派遣军与第十军的进攻南京立场,因此设法动员一切的关系与方法,向东京进行游说,要求大本营立刻发布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日本华中方面军下辖的第十军与上海派遣军,以独断的军事行动,越过制令线,在太湖的南北两岸形成钳形攻势,朝向中国首都南京方向进军,造成了日军大本营极大的震惊与困惑,因此参谋本部特派作战课长河边虎四郎大佐,前往华中方面军视察,以实际了解日军作战状况,并且控制日军不得超越制令线作战。

日本自从九一八事变以来,前线的军队与大本营中的少壮派军人,事实上已经互通声气。许多作战行动,都是由前线部队发动,再由军部内的少壮派响应追认,最后政府不得不接受继承的事实,而这次的进攻中国首都南京作战行动,整个过程也是同出一辙。果然河边大佐在前线被第十军的将校所说服,带着支持日军立刻攻击南京的立场,回到东京进行游说。日本大本营在前线部队的压力及内部少壮派军官响应之下,日参谋本部的最高部门,开始改变立场,最后连日皇都被说服。

在十一月二十四日的御前会议中,先追认事实,撤销对华中方面军作战地区的制令线,同意日军已经越过苏嘉线作战的现状。日本军部认为,如此可以增加对国民政府和谈的压力。但是随后在十一月二十八日,经过军方帷幄上奏,大本营终于发出允许日军进攻南京的正式作战命令,而日本政府方面当时竟然不知道这个命令,首相近卫是看到报纸之后,才知道日军已经开始扩大战争,进攻南京了。

日军认为进攻南京是志在必得的“完胜”出击,一站功成之后,中国必定会屈服投降。日军为了郑重其事,特别由日皇发布正式进攻南京的作战诏书,由大本营参谋次官多田骏亲自携带命令,到达上海的华中方面军司令部,宣达进攻南京的诏书。攻击南京正式的作战日期,定为十二月一日,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将统帅上海派遣军与第十军,指挥六个半师团的军队,沿着太湖的南北两岸,以左右包抄的方式,直扑中国首都南京;并且派遣部队渡过长江,对南京进行远程的包围攻击。

在中国方面,松沪会战的规模与进展,根本超出了军委会的掌控,蒋介石几乎是动用所有可以开到前线的作战力量,投入淞沪会战,虽然在战场上,中国军队凭籍热血与牺牲,创造出奇迹般的持久作战成果,但是由于过度的投入这场大战,而不可能有多余的力量,做好纵深防御的准备。十一月五日,日军在杭州湾登陆成功,华军已无法阻挡更多的敌军增援部队,日军登陆之后以秋风扫落叶的速度,快速的合围在上海作战的中国部队。

蒋介石没有果断作出立刻撤退的决定,反而要求在上海作战的中国军队,设法继续坚守几天,是由于九国公约会议已于十一月三日在布鲁塞尔正式召开,中国期望会议的结论,能让国际强权介入仲裁日本与中国的战争。但是各国在会议中先进行各种外交折冲,要到十日才发表结论。为了等待九国公约会议在十一月十日的结论,华军继续苦撑到了十一月八日,此时后方退却路线已经面临将被日军截断的危机,蒋介石才下令华军撤退。但是这三天的延误,造成中国上海的守军,几乎要遭到日军全面包抄的钳形攻势围歼,而有全军覆没的可能,幸好中国军队发挥绝地求生的本领,在千钧一发中,以化整为零的方式,仓皇地撤出了部分的部队,右翼军沿沪杭线撤向苏嘉线,然后再转吴兴与杭州地区整编;而中央与左翼集团军,则沿京沪线,先退向苏州与无锡。

华军主力虽然幸而没有被日军围歼,但是已经是九死一生,大部分重要的军事装备,几乎都损失殆尽了,军心与士气更是全面的溃散。当日军在进行是否要进攻南京的战略争论之时,蒋介石这才开始考虑南京保卫战的规划与准备。虽然蒋介石接受德国军事顾问的建议,曾在一九三五年之前,在南京与上海之间,秘密的设立了两条防线,其一是吴福线,其二是锡澄线,以做为日军从上海进攻南京的国防屏障。德国军事顾问认为上海与南京之间,是江南特殊的湖泽河汊地形,日军的现代化机械与重装备,难以在此一地区发挥运动的优势,因此中国部队可以在这个地区,以坚强的防御工事,有效的防御日军的攻势,而让日军付出高昂的作战代价。

但是淞沪会战的变化,完全改变了这个准备多年的作战计划。因为蒋介石将所有的作战力量全都投入了上海,以求重挫日军的气焰,提高中国的民心士气以及增加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支持与同情,所以造成蒋介石根本没有时间与力量,去顾到原有的南京保卫战计划。等到淞沪会战中国部队以近乎溃散的方式结束,所有参战部队几乎只有逃命的选择,大部分的军队都失去了作战的能力,蒋介石才开始考虑南京保卫战的问题。

从上海后退的中国军队,在失去重武器装备及部队建制连系之下,日本空军一路猛烈炸射,日军又尾随追击,部分华军虽然是退到吴福国防线,但是根本没有防线接应的守军,又没有后勤装备支持,甚至没有防线的配置地图,因此无法进入防线阵地布防,就遭到尾随的日军攻击,只有再度的溃散后退。十一月十七日吴福防线就被日军突破,接着锡澄防线也几乎是遭到同样的状况,在十一月二十六日被日军攻占,这两条耗资几百万元的中国“兴登堡”防线,就在混乱中,完全失去了阻挡日军攻击的能力。日军既已顺利突破这两条防线,在进攻南京的道路上,就不再有主要的防线需要面对了。而当时在理论上来说,日本大本营还没有同意华中方面军进攻南京呢。

而蒋介石在下令军队退出上海的同一天,他在南京会见了四川省主席刘湘,商议将首都迁往重庆的事宜,接着在十一月十六日,南京国民政府正式的宣布,将重庆定为陪都,准备将中央政府迁到重庆,作为中国继续抗战的政治中心。所有在南京的中央政府机关,从二十日开始进行全面的撤退工作,军委会则先迁到武汉办公,中国在面对日军的威胁,是决心放弃南京,但是却决心要在中国的每一寸领土上,继续的作战下去。

白崇禧

也就在十一月十六日,蒋介石才正式与部属讨论南京防卫战的问题。事实上,当时多数的将领,在淞沪会战溃退之后,对于南京的防守,就已经失去信心与把握了。当时军委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就公开的反对守卫南京,白崇禧的主要论点是,在淞沪会战之后,第三战区所有的华军,几乎已经失去战力,因此根本无法在南京进行有效的防守,与其在南京进行无效与不可能的作战,不如公开宣布南京不设防,或是对于南京只进行象征性的防卫,以减少南京受到炮火的破坏,也避免需要整编的华军遭到进一步的攻击。当时的德国军事顾问福尔肯豪森,以及多数将领,包括陈诚、李宗仁等人,也都认为,中国在上海作战新败之余,华军实在已无防卫南京的兵力,假如国民政府认为不能完全将南京拱手让给日军,最多只能作有限性的抵抗,进行所谓“短期固守”的作战。

这点结论蒋介石大体接受,只是蒋介石认为南京的防卫,有着重大的心理与政治意义,假如南京不战而退的拱手让敌,会被误解为中央已经无心抗战,百姓会对于整个抗战更加失去信心,同时也很难要求各地山头的部队坚守阵地。所以蒋介石决定在南京进行一场不可能、却是必须要的保卫战。但要知道当时的蒋介石,只是各路诸侯的领袖而已,并不是可以直接发号施令的指挥官,蒋介石需要表现自己是不惜代价用自己嫡系的部队,进行抗战,才能得到各路诸侯衷心与全力的支持。特别是中国在与日军作战,在战场上,必然是屡战屡败,只有全国上下都相信蒋介石是真心的抗战,中国才能进行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因此南京不能不守就拱手资敌,而且要付出一些代价,才能让大家心服口服的支持继续抗战。

南京保卫战

当然蒋介石的南京保卫战,也考虑着时间的因素,因为德国大使已经传来日本和谈的条件,内容还算合理,因此蒋介石认为,假如能够先守着南京,中日之间的交涉会比较容易进行。另外他也等待着苏联是否对日参战的答复,因为在八一三淞沪会战开打之后,苏联知道这将是中日之间的大决战,因此立刻同意在八月二十一日,迅速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正式开始以三亿五千万元贷款来军援中国,并且组织“正义之剑”援华空军自愿军,以及派遣军事顾问团来华。在中苏签约之时,斯大林也在口头上允诺蒋介石,苏联准备在三到六个月内,对日宣战。蒋介石希望能够防守南京,苦撑到苏联参战,那么中国就可以移转压力,从容反击了。

蒋介石在淞沪会战之后,发现自己编练的中央军,几乎已经完全打光了,部属的意志也出现了疲惫,因此他在南京保卫战的决策过程中,采取非常低的姿态,他没有直接调兵遣将,下令部属防守南京,只有在军事会议中,提出自己的愿望,希望有人能够自告奋勇地守卫南京,在将领们观望的反应之下,蒋介石甚至表示,假如没有人负责防卫南京,他将自己兼任南京的卫戍司令。这时候,体弱多病的唐生智,突然大义凛然地表示,他愿意担下防卫南京的重则大任,必要时他将与南京共存亡。就这样,蒋介石在十一月二十六日,正式委派唐生智出任南京卫戍司令。当时南京保卫战的战略共识是,进行短期的固守,而非是死守南京。

唐生智

过去,唐生智虽然曾经有过公开兵变反蒋的记录,而且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统军作战,当时身体健康的状况又不佳,但是此时的唐生智,已是蒋介石身边多年的重要部属,而在一九三五年秋季的南京保卫战演习中,唐生智是这场演习的参谋长,因此他对于南京的防务,应是最为熟悉的将领了。由于在决定保卫南京之时,蒋介石已经是无兵可遣无将可派了,唐生智既然愿意自告奋勇,就委派他出任卫戍司令了。

蒋介石能够派出防卫南京的军队,也只有一些从上海退下的等待整编的十三个师军队,加上军校的教导总队,甚至连宪兵部队都算上,在编制上约有十五万人,实际上的兵力也许略为少些。此时,从上海退出战场的主力部队,改变撤退方向,而从宜兴转向南下,经过广德地区,进入浙江与安徽,而没有向西方的南京集结。在白崇禧的影响下,广西新的增援部队也开始减缓原先向南京集结的运动。显然是大家都已认为,南京背对大江,决战非常的不利,大家要对自己的部队留一手,以免在南京被歼灭。只有由四川刚刚赶到的第二十三集团军(原先是准备参加淞沪会战的),由南京调往广德,扼守京杭公路,与日军第十军发生激战,才掩护华军主力安全的退到浙皖地区。而川军的师长饶国华则在战线被日军突破时,自杀成仁。

南京卫戍部队

这支由唐生智统帅,临时编成的南京卫戍部队,原本的作战任务,只是进行短期固守的防御作战,并非要进行全军牺牲,死守不退的决战。但是唐生智在自愿接任卫戍司令之后,却一再的对外与对内表示,他决心与南京共存亡,要求部属也要准备如此的牺牲。事实上,当时参加南京保卫战的中国部队,是临时编组的待整编部队,兵、将相互缺乏了解,装备与人员严重不足(补充的新兵太多,大部分连基本军训都没有受过的平民,因为当时中国没有后备军人,新兵都是临时征集的平民),又没有坚固的阵地防线可守。

不过口口声声决定要殉城的唐生智,其南京的防卫计划,真是过于草率,只有简单地将兵力分成外围与城墙的守备作战,完全没有防守作战的阵地纵深编组,也没有预备队可以运用,更别提后勤支持与主动出击了。

面对日军势如猛虎出柙的攻击,唐生智一再发表“悲壮”的共存亡演说,他的表现,不象是卫戍司令,反而象是要慷慨就义的烈士。唐生智根本不去设法解决守军所面对的各种作战问题,只想反正大家一起死,造成守军只有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烈士信念,进行呆板死守的作战任务,而没有战士迎敌的准备与应变措施。而最为危险的,就是唐生智与卫戍司令部,根本没有进行在必要时,任何有关撤退的参谋作业,部队指挥官与所有参战的军人,也没有进行万一奉命撤退之时,必要的安排与准备。

很奇怪的是,当年南京防卫演习,是以南京外围的国防线作为战斗重点,但是在淞沪会战之时,竟然没有人想到去视察一下这些防线,也没有进行军事作战部署的准备,以致造成原的南京外围作战构想,完全的落空。

当时日本的华中方面军,除了派一〇一师团在上海警戒,抽调第十一师团与台湾旅团到台湾集结,准备攻打广州,其余的部队,全都参与对南京的作战,松井石根进攻南京的作战计划是,在正面是采取三路进攻,另外在南北进行大迂回包抄的作战,由上海派遣军的第九师团、第十六师团,担任对南京东北与正东的攻击,第三、十一师团担任助攻的预备队;而第十军的一一四师团与第六师团,担任对南京的南面攻击。

这两支日军从太湖的南北两岸,同步对南京发动攻击,空军与海军加入助攻,日军的十八师团与国崎支队,更先期进行迂回攻击。日军部队沿着长江北岸包抄浦口,以及直扑安徽的芜湖,先对南京外围,已经形成包围的态势。正当华中方面军完成对南京的攻击布阵之时,日本大本营突然发表人事命令,免除松井石根大将兼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的职务,而由朝香宫亲王鸠彦王中将出任,这样就架空了松井石根直接控制军队行动的权利,鸠彦王匆促的走马上任,对于部队更是缺乏管制的能力,为了表现出十足的“亲王官威”,他对于日军下达相当放纵的作战命令。

直击松井石根审判处决现场:浑身颤抖,绞刑架上苦苦挣扎12分30秒

松井石根此时又因为肺病复发,是在病床上指挥作战的,更增加了日军的将校,各自为政彼此竞争而不受约束的态势。而奉命攻击南京的日本军队,早已绕过太湖两岸,逼近到南京城外围的攻击发起线了。这些拥有绝对优势战力的日军,在五天之内,就势如破竹的攻到南京城的外围,南京已经始遭到三面包围攻击之后。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九日,日军进一步的由南京外围防线,攻到南京城边,松井石根明知南京守军已无战力,因此他决定给与南京守军一个投降的机会,要求唐生智在十日与日军接洽弃城的投降计划,表面上是不希望南京受到炮火的摧毁,其实是希望公开展示中国军队在南京不战而降的耻辱,以动摇中国继续抗战的意志。

但是唐生智既然决心准备死守,当然拒绝日军的招降,为了表现自己的决心,唐生智下令守军集中控制所有的渡江船只,准备进行全军殉城的背水一战。于是松井石根下令日军,以最猛烈的炮火,进行全面攻击,务必在最短时间之内攻下南京。

勉强拼凑而成的南京卫戍部队,既缺后勤支持,又没有充裕的作战兵力,面对日军的绝对优势攻击,仍然尽全力死守反击,在紫金山、雨花台、汤山与中山陵一带的奋勇作战,使得日军遭到相当程度的伤亡。不过这种武器与工事都不足的死守作战,只能激怒志在必得的日军、迟滞日军攻击得手的时间而已。唐生智既不准守军主动出击,又没有纵深阵地的部署,更没有掌握预备队以进行逆袭作战,只让部队死守阵地,而寻求壮烈的牺牲。激烈的战事进行到十二日,劣势的守军阵地就多处遭日军突破,由于没有预备队的逆袭支持,阵地出现了混乱残破的现象,大量的伤患根本无人后送医疗,通讯与后勤系统更是乱成一团。

这时候蒋介石也知道南京的防卫作战已经非常的危急,于是在十二月十一日,先通知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以电话命令唐生智从南京撤退,接着蒋介石还不放心,亲自连下两道手令,要求唐生智相机率军撤出南京,以免守军全遭覆灭。但是原本表态要决心死守的唐生智,在接到事关部队生死存亡的重大撤退命令之后,却没有及时地进行撤军参谋作业,一直拖到十二日下午五时,才匆促召开卫戍军事会议,军情被延误了超过二十四小时。这个重大的错误,是造成南京的撤退行动出现严重混乱的主因之一。

1937年南京保卫战,市长率宪兵和日军拼光最后一人,45岁举枪殉国

在这场临时的卫戍军事首长会议中,有些部队的指挥官,未能出席会议,唐生智突然宣布奉命撤退,真是令大部分的将领都感到事出突然,在仓促的状况之下,根本难以掌握局面与行动的变化。唐生智还要求所有与会将领共同副署撤退命令,以分担责任。而撤退令原本规划只有司令部直属部队与三十六师直接渡江撤退,其它负责城防的部队,则各自掌握突围的方式后撤;至于撤退之前,如何破坏重要军政设施,更是缺乏完整的计划。

但是在会议最后下达结论时,唐生智突然又作出表示,假如突围撤退有困难的部队,也可以设法渡江撤退,但他完全没有计算过渡江船只的运输能力。其实撤退的参谋作业要比进攻更为精细,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因此唐生智如此拖延与草率地下令撤军,自己又率先仓皇地离开司令部,无法掌握与各个部队继续的通讯,结果造成了南京守军陷入撤退的混乱之中。在宣布撤退命令之后,司令部的守军匆促与草率地破坏南京城内主要的建筑物,但是由于根本缺乏完整的计划,象全国最大的金陵兵工厂,中央政府的各个部会建筑,就完整的留给日军接收。

日军攻占南京

十二日入夜之后,南京城内火光冲天、浓烟密布,这时候已经流言四起,南京就已经出现撤退前人心涣散的乱象。此时唐生智的意志已经动摇,并没有监督设备的破坏与管制部队的撤退,就慌忙逃往下关渡江。守卫南京的部队在主帅提前失去联系的状况下,只有各自为政,有些部队还不知道已经下令撤退,有些部队则出现溃散的情况,这是撤退时最大的禁忌,没有统一、完整的计划与步骤,会造成部队退却的全面失控。

因此除了六六军(军长叶肇)仍在保持掌控下,突围而走之外,大部分的守军与逃难的人民,开始大量盲目地涌向下关。但是先前大部分的渡江船只已被集中管理,唐生智“忘了”解除这道命令,而且在对岸的中国守军,还奉命对于渡江的船只是“格杀勿论”,唐生智撤退时又没有下令解禁。因此江边涌到了太多撤退的部队,渡江的船只当然严重不足,造成现场是一团混乱,在日军的追击炸射之下,中国部队自相践踏而死伤狼藉。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二日夜南京沦陷。长达3个月的南京大屠杀拉开了序幕。

杀人比赛的野田毅、向井敏明 1948年1月28日,野田毅及向井敏明被押往雨花台刑场执行死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文章
  • 新奥精准资料免费提供网站有哪些,答案释义解释的强烈反响_BT63.69.27

    新奥精准资料免费提供网站有哪些,答案释义解释的强烈反响_BT63.69.27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精准、可靠的资料对于个人和企业的决策至关重要。新奥精准资料免费提供网站的出现,无疑为这一需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面对众多的选择,用户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疑问:这些网站的资料是否真的免费?它们的资料质量如何?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网站?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些资源。一、新奥精准资料免费提供网站的定义与特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新奥精准资料免费提供网站。这类网站通常是指那些提供特定领域或行业的精准数据、报告、分析等资料的在线平...
  • 加沙没有一寸地方是安全的 人们的苦难无法形容!

    加沙没有一寸地方是安全的 人们的苦难无法形容!
    加沙没有一寸地方是安全的【加沙没有一寸地方是安全的】人们因饥饿死去,苦难无法形容。自去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导致37658名巴勒斯坦人死亡。6月25日,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加沙地带协调员盖尔达在日内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们在加沙地带直接观察到的情况是,加沙已经没有一处地方是安全的。人们无处可去,无法确定晚上是否会遭受袭击,生活条件非常恶劣。她表示,需要尽快结束战争,使加沙人民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上就是【加沙没有一寸地方是安全的】...
  • “多彩中华”大理民族电影周启幕 开启无边界电影视听盛会

    “多彩中华”大理民族电影周启幕  开启无边界电影视听盛会
    安徽慧尔净化设备有限公司大理9月7日电(时文枝)《如果爱就表白》《小马鞭》《脐带》《我本是高山》……9月6日晚,随着2024“多彩中华”大理民族电影周在苍山洱海畔开幕,10部近年来国内有代表性的优秀民族题材影片在大理集中公益展映,串联洱海周边10余个地点的8大活动精彩上演,一场无边界电影视听盛会由此开启。“多彩中华”民族电影展是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系列活动。2024年“多彩中华”大理民族电影周是首个在云南举办的全国民族题材电影展映文化活动,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云南省广播电...
  • 6年时间爸爸把家爆改玩具城堡帮女儿戒手机瘾 做了两三百玩具和手机“争宠”!

    6年时间爸爸把家爆改玩具城堡帮女儿戒手机瘾 做了两三百玩具和手机“争宠”!
    爸爸把家爆改玩具城堡帮女儿戒手机瘾【爸爸把家爆改玩具城堡帮女儿戒手机瘾】近日,郑州一位名叫张帅的80后父亲因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在网络上走红。面对女儿日益严重的手机瘾问题,张帅没有选择简单粗暴的禁止,而是决定用自己的双手和创意,将家改造成了一个充满童趣的“玩具城堡”。从粉色的巨龙到屋顶跑的小火车,从房门变的游戏机到各种纸质版的游戏,每一个玩具都凝聚着他对女儿的爱。张帅表示,自己偶然间发现上幼儿园的女儿沉迷于手机,这让他深感忧虑。为了引导女儿回归现实世界的快乐,他开始了长达六年的玩...
  • 讲述重庆人援藏故事 电影《藏地心迹》杀青

    讲述重庆人援藏故事 电影《藏地心迹》杀青
    安徽慧尔净化设备有限公司重庆9月12日电 (张旭 陈媛)9月11日,电影《藏地心迹》拍摄情况报告会暨杀青仪式在重庆南山塔宝花园酒店举行,标志着重庆首部援藏题材电影《藏地心迹》已经完成拍摄工作,进入后期制作阶段。重庆知名作家周鹏程的长篇报告文学《藏地心迹》以重庆援藏人为原型,讲述他们在西藏昌都工作和生活的真实、感人故事,作品获重庆市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九届重庆文学奖。电影《藏地心迹》改编自该同名报告文学,周鹏程亦是电影《藏地心迹》的出品人。周鹏程说,电影的...
​南京保卫战始末 - 安徽慧尔净化设备有限公司